2008/08/05

需要的不多,想要的太多

光華商場數位新天地落成之後,昨天終於有機會去逛一下了。新的光華商場,比之前在橋下、鐵皮屋裡的有規模多了;除了地下停車場的使用,讓以前一直為人詬病的光華商場周邊停車問題得以解決之外,一樓的food court也讓逛累了可以吃個東西休息一下,每個樓層明亮寬廣,商品類別也依樓分層,而且冷氣夠冷,感覺逛起來不錯。

光華商場不必講太多,這篇的主題是是聖嚴大師講的一句話:「需要的不多,想要的太多」。這句話出現在今天光華商場的某家DVD店外面的一張海報(原來是聖嚴大師的演講DVD)。這句話出現在光華商場裡,的確是給人頗大的警惕。人需要的東西其實不多,但是物慾往往讓人想要的東西太多。

想當時廿出頭的時候,小夥子一個,賺沒幾個錢,但是很愛逛光華商場,3C商品超愛買的。唉,那時候就是愛追新,電腦零件、手機出了新款的,「聽說」很快、很炫喔,趕快去買來玩玩看!真的是「需要」嗎?應該只是純粹「想要」吧!麻醉自己說寫程式「需要」有比較快的電腦,其實下班之後哪有心情還去寫程式,打開電腦頂多上上網玩玩MSN而已,純粹只是「想要」追新而已。於是:


  1. 熟讀各零件的規格,熟悉各廠商的報價,找最便宜的地方「花錢」買最划算的零件。
  2. 「花時間」組裝電腦(搞不好還得重灌),一附整日很認真與電腦為伍,電腦功力很強,其實說穿了只是個沒用的阿宅。
  3. 舊零件放在那又得要「花精神」去賣掉。
現在三字頭的我,回頭看二字頭的自己,覺得實在很可笑,為了滿足「想要」的物慾,必須多花金錢、時間、精神去做了一些到頭來也不一定能讓我快樂的事情。

所以在光華商場張貼聖嚴大師的海報「需要的不多,想要的太多」,也許就是意在提醒曾經和我一樣匪類的年輕人,掏出白花花的銀子買東西之前,多想想什麼是自己真正「需要」,而什麼只是自己一時物慾薰心的「想要」。物慾無限,不可能全都實現,唯有認清自己的需要,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。

一直很喜歡聖嚴大師,最後轉載五篇他講過的話,時時提醒自己吧
何謂四要
想要是一種痛苦的事、需要是一種快樂的事。

想要和需要僅僅是一線之隔,有時候想要的,往往不是真的需要。的確,我想要很多東西,可是再仔細考慮一下,就不見得非要不可了。想要的東西得到了是很快樂,而要不到卻很痛苦。比如說:我需要一頂帽子,也買了一頂帽子,這不是累贅。但是如果我看了人家的帽子都想要,一頂一頂的買,那麼我就要想辦法來保存這些帽子、照顧這些帽子,這就是累贅了。所以想要是一種痛苦的事,需要是一種快樂的事。需要並不是罪惡,想要可能也不是罪惡。如果說我想要,要到了以後,我同時也把它分享給需要的人,這是他人的需要,不是我的需要。我當然可以想要,但必須在該要、能要的前提之下。什麼是該要?也就是理所當然的,應該得到的、份內的。比如說:你的薪水。是不是能要?有很多人不考慮自己的能力、自己的職位,還有整個大環境的因緣。不許可我要我還在要,這是一樁非常痛苦的事。

欲望取捨
需要的不多,想要的太多

我們講人的問題,就是想要的太多,需要的並不是很多。如果想要的太多就會造成貪得無饜,而自己就變成了物質的奴隸,掉進痛苦的深淵裡去。我舉一個例子:曾經有一個太太帶了很多錢去逛百貨公司,她看到這個也想要,看到那個也想要,衣服、化粧品她樣樣都要。她想一想之後,因為曾經聽到師父講過,需要的不多,想要的太多,結果她一樣東西也沒有買,拿著錢就回家了。後來她把錢拿來做功德、做好事。她現在更高興,因為第一她心裡沒有了負擔,第二她做了好事,也覺得高興。

處事四態度
面對它、接受它、處理它、放下它。

遇到事情的時候,特別是比較嚴重問題的時候,我通常用四個態度或者四個層次來處理。第一個就是面對它;第二個接受它;第三個處理它;第四個放下它。這個很好用。任何問題發生的時候,特別是嚴重的問題、困擾的問題,逃避是沒有用的,所以面對它是最好的。然後你面對它的時候,你要接受它。你不接受它,這個問題還是在那裡。接受它以後,如果你用方法來處理,能夠處理的當然是非常好。但如果是不能處理的,你面對它的時候,這就是處理了。你接受它的時候也就等於是處理。然後可能你覺得非常懊惱,心裏面忿忿不平,老是心裡邊掛著那件事,很痛苦。這時候你走不下去了,但另外一條路來了, 那就應該放下。所以任何事情發生以後,你處理了就把它給放下。

感動
欣賞別人的成就是感動,也叫做見賢思齊。

我們不會欣賞他人的成就,自己就不會感動,就變成妒忌人家。看到人家得到了榮譽,得到了光榮或者是成就,還會酸溜溜地說:沒什麼了不起。這種人是最沒有出息的。如果經常能夠欣賞人家的成就,讚嘆人家的成就,看到人家的光榮,看到人家的好事,覺得好感動,心想這個人真是了不起,能夠這般努力,完成了這樣好的成果,那真是好啊!這個叫見賢思齊。我們讚嘆人的時候,自己也希望能夠向他學習,還有我們讚嘆人、欣賞人的時候,也影響其他的人來欣賞值得我們感動的事、或者感動的人。這對於生活環境來講,對自己,對當事人,以及對週遭的人都是正面的。

心靈環保
心靈環保就是慈悲心

我講的心靈環保是從自己做起。心靈環保並不是期待你要做,他要做,所有的人都要做。而是說我自己要做,自己如果沒有想要做,只是希望人家做﹐這一定是落空的。我常常反省自己是否能夠提供更多的東西給人,而不是從別人那裡取得什麼東西。心靈環保就是慈悲心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所謂慈悲心,就是如何讓人家得到福利、得到平安、得到歡喜,這就是心靈環保。心靈環保是由我們自己做起,那麼環境會因為我們自己的心是清淨的、平安的、快樂的、歡喜的,而受到我們的影嚮,也變成了清淨、安定、平安。